由于工作原因,我们在青少年*心理辅导工作中常常需要和家长交流,我们就发现一个现象:家长朋友喜欢把孩子不听话、**嘴、违反校规、违背家长意愿、与老师对着干,甚至早恋、厌学、离家出走等等全部都称之为“叛逆”,叛逆这个筐子恐怕装不下那么多东西,这从侧面也体现出大家在面对孩子的成长问题时缺少足够的家庭教育指南。今天我就和大伙谈谈青春期叛逆。
青春期叛逆是什么?
青春期叛逆就是在12岁-18岁之间,青少年由于自我意识高涨对长辈、社会原有观念或规则的怀疑和否定,以及在此基础上所表现的一系列违反家庭和社会期待的言行。叛逆是自我觉醒的必然过程。
叛逆是所有青少年成长当中都要经历的事情,只是有的反应很激烈,有的反应比较平缓;有的持续时间长,有的持续时间短;有的破坏力大,有的破坏力小。叛逆在青少年走向成熟的过程中有积极的意义,所以在中国的文化里有“自古英雄出少年”,“江山有待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等类似的说法。青少年思维活跃,敢于挑战和创新,正是因为叛逆帮助孩子在质疑和反思中成熟。
然而,叛逆的消较意义也非常明显,为了从本质上加以区分,我们将叛逆分为一般性叛逆和破坏性叛逆。山东叛逆教育咨询应运而生
一般性叛逆与破坏性叛逆
为了便于家长朋友们理解,我尽量用直观而容易理解的方式表达给各位。
青春期一般性叛逆
一般性叛逆从表现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1、人际关系。孩子对家长、老师有反对意见,偶尔吵嘴,但是不影响彼此的正常交往和交流,关系恢复很快。
2、情绪情感。偶尔有负面情绪,比如生气、烦闷,但是并不厌恶家长和老师,对家庭和教育咨询基本是持正面的态度。
3、叛逆内容。与长辈发生分歧的领域主要集中在穿什么衣服、用什么物品、剪什么发型、饮食起居习惯、对事情的评价观点等。比如:孩子想买活泼点的衣服,可是家长坚持要孩子穿校服;老师要求孩子剪学生头,可是孩子想把刘海留长一些……。还有一些家长认为比较严重的做法,比如早恋、化妆等。
4、生活与学习秩序生活和学习基本上没有受到过多的影响,多只是成绩下降,请假和迟到增加,生活起居偶尔不正常,出勤率和学习状态比以前差点。
一般性叛逆广泛存在于广大青少年当中,家长和老师只要注意沟通的方式和方法,这种叛逆都能够得到较好地克服。主要是要及时沟通,切忌打骂和其他较端方式对待孩子。
一般性叛逆如果无法得到及时有效应对的话,也可能发展成破坏性叛逆,所以家长一定要注意:坚决不能用较端的方式对待孩子,您一时解气,而结果那是后患无穷,维持较好的亲子关系才有教育孩子的基础!
严格的军事化管理对于矫正破坏性叛逆很有帮助
破坏性叛逆
如果孩子因为叛逆而导致学业受损、亲子关系或师生关系破裂,那么我们可以认为叛逆具有破坏性的特征。家庭、教育咨询不再对孩子有约束力,孩子想干嘛就干嘛,那么这就是破坏性叛逆。
破坏性叛逆导致孩子敌视家长和长辈,藐视社会规则,亲近社会不良人士,他们与社会人士建立起牢固的感情,另一面他们参与反社会性活动:比如打架斗殴、出入经营性娱乐场所,个别少年会在教唆下从事违法活动,我在娄底希望少年成长教育咨询工作期间发现未成年被教唆从事不良行为的例子呈逐年增多的趋势。令人不安的是,处于这个状态下的青少年在情感上依赖社会人士,在行为上模仿社会人士,在思想上靠近社会人士,孩子的成长形成了系统性的偏差。
破坏性叛逆对孩子的影响是系统性的,它有几个特点:
1、家庭教育失控,教育咨询教育缺失。家长不再能够对孩子实施有效管教,同时教育咨询教育被孩子抛弃和厌恶;
2、归属感、安全感发生转移。孩子有问题、有困难不再寻求亲友和老师的帮助,而是寻求“姐妹”和“兄弟”;孩子亲近社会人士和其他同伴,怨恨和敌视家人;孩子依赖同伴而疏远家长。归属感和安全感不再以家庭和教育咨询为寄托,而是社会同伴或团伙。
3、迷失自我。对于事情的判断过于参照同伴的意见,忽视甚至拒绝任何家长的意见。就像有的家长说的那样“朋友的话就是圣旨,我们的话就是放屁”。每时每刻都想和“朋友”在一起,很难独立冷静下来,自我处于漂浮状态。
青少年破坏性叛逆所表现出来的言行往往和《*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犯罪法》里提到的“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有高度的相似性,体现出教育孩子难度大且难以有成效。由于破坏性叛逆往往给孩子的人身安全、学业发展、身心健康等带来巨大的威胁,这类叛逆是家长和老师是担心、在意的,可是处于破坏性叛逆阶段的孩子已经无法接受常规的教育,势必需要的心理咨询或行为矫正才能转变孩子了。